蕭淑慎癌細胞擴散肝臟!胃痛別輕忽6個類似胃潰瘍的危險警訊
藝人蕭淑慎揭露抗癌新狀況!十二指腸基質瘤轉移肝臟需長期服藥,醫師解析容易被誤認胃潰瘍的6大隱藏症狀,教你分辨腸胃不適的真正原因。
💔蕭淑慎抗癌新進展 標靶藥物治療現況
以《孤戀花》等作品走紅的蕭淑慎,最近在直播中透露最新病況。原來2020年動大手術切除十二指腸等器官時,確診的是「十二指腸基質瘤」而非癌症。不過今年追蹤發現癌細胞已轉移到肝臟,目前每天需要服用標靶藥物控制。
這位女星坦言對藥物副作用又愛又恨:「每次吃藥臉就腫得像麵龜,上鏡頭前偷偷停藥兩天,結果被醫生抓包!」不過她也展現正能量,自嘲現在是「可愛到膨脹」,強調會堅持治療繼續享受人生。
🩺胃腸基質瘤 vs 一般腸癌 醫師圖文解析
長庚醫院腫瘤科醫師李明哲說明,這種特殊腫瘤有3大特徵:
- 生長位置隱密:藏在消化道肌肉層,初期像潛伏特務難以發現
- 症狀容易混淆:8成患者會出現胃悶痛、火燒心等類似胃食道逆流感
- 檢查需要技巧:傳統胃鏡可能漏看,需搭配超音波內視鏡才能確診
更麻煩的是,當出現這些症狀時,腫瘤通常已經長到5公分以上:
- 大便顏色像瀝青(消化道出血)
- 按壓腹部摸到硬塊
- 突然嚴重貧血頭暈
- 吃一點就脹到想吐
🚨6個最常被誤認胃潰瘍的危險症狀
振興醫院腸胃科主任王正旭提醒,如果出現以下情況超過兩週,務必立即檢查:
- 火燒心感覺:飯後胸骨後方灼熱感
- 咖啡色嘔吐物:可能是腫瘤出血徵兆
- 異常疲勞:血紅素低下引發的缺氧感
- 體重莫名下降:三個月內減少5%體重
- 夜間痛醒:不同於潰瘍的進食後疼痛
- 排便習慣改變:交替出現腹瀉與便秘
🧬標靶治療新突破 醫曝用藥關鍵
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陳醫師分享最新治療趨勢:
- 術後黃金期:開刀後立即服用標靶藥,復發率可降60%
- 新一代藥物:針對KIT基因突變設計,副作用較少
- 個人化療程:透過基因檢測選擇最合適藥物
常見副作用處理秘訣: ▸ 臉部浮腫:冰敷搭配淋巴按摩 ▸ 手足症候群:避免高溫接觸,使用尿素乳液 ▸ 腹瀉問題:隨身攜帶止瀉藥與電解質補充包
🥗抗癌飲食三大重點
營養師高敏敏特別提醒患者:
- 高蛋白攝取:每天每公斤體重1.5克蛋白質
- 溫和烹調法:清蒸、燉煮取代油炸燒烤
- 少量多餐:將三餐分成5-6次進食
建議菜單範例: ☀️早餐:地瓜粥+蒸蛋+燙青菜 🌞午餐:鯛魚豆腐煲+五穀飯 🌙晚餐:雞蓉玉米粥+涼拌秋葵
🔍早期發現的關鍵檢查
國泰健檢中心列出必要項目:
- 雙對比攝影:可發現2公分以上腫瘤
- 膠囊內視鏡:檢查小腸段病灶
- 糞便潛血:免疫法檢測準確度達90%
- 腫瘤標記:檢測CD117陽性反應
醫師最後呼籲:「別以為胃痛吞個胃藥就好,持續性症狀一定要追根究底檢查,尤其是40歲後突然出現的腸胃問題,很可能就是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!」